- 來源: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
- 點擊數:1537
- 發(fā)布日期:2017-08-28

有寶媽來咨詢到底該如何開發(fā)寶寶的智力?孩子爺爺不讓我們早教,說是提前開發(fā)會損傷孩子智力!真的嗎?
小編在這里,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,早教損傷智力、德國人不早教都是誤傳!今天,來聊聊真相~
那我們先來看看智力是什么?
大衛(wèi)·帕金斯是當代對智力理論做出貢獻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,他在1995年做了關于IQ測量及提高IQ的大量研究之后,提出“真智力”理論,他認為IQ有三個主要成分:神經智力、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。
所以,我們要提高智力,就要開發(fā)的是神經智力、反省智力和經驗智力。
具體又該怎么做呢?
好營養(yǎng)保障神經智力
找問題促進反省智力
多總結提高經驗智力
好營養(yǎng)保障神經智力
▼
營養(yǎng)物質是神經細胞的發(fā)育基礎。妊娠期至出生后6個月的營養(yǎng)供給非常重要,該階段是腦細胞分裂最旺盛的時期。大腦是中樞所在地,神經系統發(fā)育是否正常,測量頭圍就能判斷。
另外年齡越小,大腦皮質越易興奮,也越易疲勞。兒童每天應保證9-10個小時的睡眠,滿足生長發(fā)育的生理需要。另外,進行體育鍛煉可促進新陳代謝,增加腦部血液循環(huán),提高神經反射的靈活性。
找問題促進反省智力
▼
自我反省的能力是人們一種內在人格智力,是認識自我、完善自我、不斷該進步的前提條件。具備自我反省的能力,就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(yōu)缺點,自尊、自律,有計劃地規(guī)劃人生。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也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。
讓孩子學會找找自己的責任。會自我反省的孩子,能夠反思自己的言行,能置身事外觀察自我的狀態(tài),這樣的孩子會有諒解心。
多總結提高經驗智力
▼
經驗智力是人運用已有經驗解決新問題時整合不同觀念所形成的創(chuàng)造能力。例如,一個有經驗智力的人比無此智力的人能夠更有效地適應新的環(huán)境;他能較好地分析情況,去解決問題。
所以,多帶孩子探索實踐,積累各種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經驗,才能提升處理問題的智力能力。但在開發(fā)孩子的經驗智力時宜循循善誘,多啟發(fā)孩子研究、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興趣,并學會不斷總結,絕不能刻意地強迫和施加壓力。
【智商 ≠ 智力】
智商,是用一套標準的題目測試智力的一部分。它的核心在于“工作記憶”和“處理速度”。
智力,則是一個更大的范疇。智力的核心是學習能力,包括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【智商與基因】
智商,也就是你神經智力,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基因決定的。父母的平均智商和你的智商之間,相關系數是0.42左右。相當于大概不到20%的你的智力由你父母的平均智商的高低來決定。
【智商可后天提高】
首先你要認識到:大腦有一個叫神經可塑性的性質,就是后天的努力和經驗可以改變大腦。
可以把大腦想成一塊橡皮泥,后天的學習和經驗就是在捏這塊橡皮泥。想捏成什么樣子就需要付出多大努力。但大腦的可塑性有一個特點,即年輕的時候大腦可塑性是最好的,成年后智商就基本穩(wěn)定了。所以更要注重的是早期的教育。
Q1:2-3歲早教會不會對孩子的智力產生損傷?
2歲多的孩子,不用擔心被「過度開發(fā)」。大腦是可塑性極強的器官。3歲之前,孩子的腦重都沒有達到成人的水平,神經元網絡還在形成當中,大量神經之間的突觸的形成(和剪切)還依賴于
Q2:德國人真的不早教?
德國規(guī)定不許早教,那是一個錯誤的傳言。這個“不許早教”應該是指不進行那種填鴨式的、強迫性的學習。但不進行早期教育就是否等同于不學習?不是。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環(huán)境,讓他有學習的機會。自我認知是從很多體驗和自發(fā)探索中來的。
瑞吉歐、華德福、蒙臺梭利……這些現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幼兒教育理念,雖然各有特色,但共同點是他們都提倡Play-Based Learning,即在游戲中學習。不要填鴨式的早教不等于早期不要學習。相反,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玩兒得開心、玩兒得好、玩兒更多的材料,這是正確的。
真正的聰明=(神經智力+經驗智力)*反省智力
先天身體素質是智力發(fā)展的物質前提,后天的主觀努力和實踐是智力發(fā)展不可忽視的因素。家庭環(huán)境、教育環(huán)境和社會時代大環(huán)境都對孩子的個體智力發(fā)展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大家要記住的:我們的智力都可以提高,特別是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。我們通過后天的學習,特別是青少年嬰幼兒時期的學習來提高我們的智商。到成年以后智商就變得比較穩(wěn)定了。所以媽媽們,你們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,寶寶的聰明離不開你的付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