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歲女孩高考677分 遭北大清華港校哄搶
- 來源: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
- 點擊數:1026
- 發(fā)布日期:2012-07-25
“李佳樂同學,歡迎你到香港中文大學就讀,我校將免除你大學四年的全部學費。”近日,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高畢業(yè)生、目前僅14周歲的李佳樂接到香港中文大學工作人員的電話。而在此前,她已經收到了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的入學邀請。 “14歲的樂樂能考出677分的高分,名列河南省高考裸分第19名,我覺得并不意外。”李佳樂的母親秦春芳說,女兒從幼兒園到初中基本都是在家學習,只有高中是全部在校學習,今天取得的成績是在家學習與學校教育多元互動的結果。 近日,記者實地采訪了李佳樂及其家人和老師,試圖還原李佳樂的成長之路。 孩子上小學前應保持童心和好奇心 7月11日,記者來到位于郟縣一高新校區(qū)的李佳樂家。這是一間約有30平方米的紅磚平房。屋子中間用藍色的布簾隔開,右邊是臥室,左側是廚房兼客廳。 “這是學校兩年前分的家屬房,我愛人李洪恩大學畢業(yè)后,就被分到郟縣一高教書。我1994年從一所大專院校的財會專業(yè)畢業(yè)工作后,沒多久就因廠子效益不好下崗待業(yè),后來就一直閑著。”秦春芳正說著,李洪恩領著李佳樂回到家中。 戴著眼鏡的李佳樂扎著辮子,眼睛忽閃忽閃的,稚嫩的模樣像一名初中生,而言談之中卻透露著同齡人少有的成熟。 秦春芳說,1997年11月女兒出生時,一家4口擠在老校區(qū)的一間瓦房里,全靠丈夫當時一個月四五百元的工資度日。當時,佳樂的哥哥李家琦該上幼兒園了,但當時縣里邊的幼兒園收費高,家里負擔不起。自己和丈夫思考再三后,決定讓孩子在家上幼兒園。 秦春芳與愛人實地考察多家幼兒園的教學計劃后,為孩子量身制訂了教學計劃,隨后就到平頂山市購買書本、教具和玩具等。 “由于孩子對色彩鮮艷的東西比較感興趣,我們就買了很多漢語拼音、唐詩、算術等彩色掛圖,《弟子規(guī)》等彩色兒童版的連環(huán)畫。縣幼兒園節(jié)假日的時候,我就帶著倆孩子到縣幼兒園里面玩滑梯、轉椅等。”秦春芳說,自己在屋中掛著一個小黑板,上面寫著漢字,跟孩子做游戲玩累后,就教他們讀漢字。“我還在他們床邊、玩具旁放上連環(huán)畫,他們玩累后隨手翻起書就看,潛移默化地增強了孩子的閱讀興趣。” 李佳樂不到兩歲就表現(xiàn)出了對書的強烈興趣,4歲就能讀書看報了,且記憶力驚人,一本《弟子規(guī)》看過三四遍,就能熟記于心;厚厚的《論語》,她看過之后,就能把書中的故事完整地講給別人聽。每次跟媽媽出門,她都要鬧著去書店,發(fā)現(xiàn)喜歡的書就抱著看起來。 “孩子上小學之前應保持他們的童心和好奇心,不能以學知識為重,同時要發(fā)掘并培養(yǎng)他們的興趣。”秦春芳說,讓李佳樂和李家琦在家讀幼兒園實屬無奈之舉。“當時要有一所經濟實惠的幼兒園,我也不會讓倆孩子在家讀書。” 因材施教 培養(yǎng)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 雖然兩個孩子有玩伴,但他們還是擔心孩子會孤僻,于是決定將兄妹倆送入小學。李洪恩說,他們夫婦倆實地探訪了當地最好的小學。“由于優(yōu)質教學資源缺乏,當時縣里最好的小學一個班甚至都安排了上百名學生,孩子只能縮手縮腳地坐;另外孩子作業(yè)多,壓力大”。 因為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,李洪恩跟愛人最終決定讓孩子繼續(xù)在家讀書。在參考多家小學教學計劃的基礎上,夫婦倆因材施教地制訂了教學方案,并采購了課本、練習冊和課外讀物等學習用品。“我們用的課本跟學校一模一樣,每門課程配備兩套練習題,同時我們更側重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,勞逸結合。” “孩子們睡足之后再起床,早讀一會兒吃早飯,我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快慢,隨時調整教學進度和計劃。講完之后,孩子開始做練習題,早做完就早休息,倆孩子就會想盡辦法高質高效地完成作業(yè),每天的學習時間不超過8小時。此外,我們也像學校一樣舉行月考和期末考試。”秦春芳說。 孩子在家讀了一年小學后,秦春芳想讓孩子體驗一下集體學習生活,就為孩子選報了一所授課環(huán)境寬松的小學。但好動的李佳樂顯然不太適應,除了上課時坐在位子上左扭右晃,小佳樂還對學校經常重復性地讓學生抄寫漢字、詞語和句子、大量做數學題非常厭煩。 后來,秦春芳的哥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為她和孩子聯(lián)系了一所國際化小學——眾志公學。“2003年9月,我?guī)е鴤z孩子到了烏魯木齊眾志公學。我在學校初一當數學代課老師。由于眾志公學自小學一年級就開設英文課,而倆孩子沒一點英文基礎,我就讓本該上三年級的倆孩子從二年級開始讀。” 這是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。“我們在那里結識了一名外教朋友,相互教授英語和漢語,佳樂跟外教家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,英語水平突飛猛進,在學校舉辦的英文大賽中拿到一等獎。”在眾志公學,李佳樂還培養(yǎng)了對舞蹈、繪畫的興趣。 但2005年年初,因為秦春芳的母親思鄉(xiāng)嚴重,他們不得不又回到了老家郟縣,繼續(xù)在家讀小學。 2007年,秦春芳為倆孩子報名參加了小升初考試,倆個孩子都考上了該縣最好的初中——郟縣一中。 之后,哥哥繼續(xù)留在學校上學,李佳樂則又被母親領回家中學習。秦春芳說:“樂樂喜歡家中自由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” “上午學習語文、英語,一半靠我講解,另一半靠她自學;下午學習數理化,大部分靠她自學,我跟愛人僅給她講講綱要知識,每天學習時間不足8個小時。晚上看電視或者散步,周末休息。”秦春芳說,她特別注重培養(yǎng)李佳樂的自主學習能力,同時激發(fā)并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。所以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,李佳樂就學完了初二、初三的課程。 在2009年中招考試時,李佳樂順利考入了當地最好的高中——郟縣一高,比她哥哥提前一年進入高中。 學習上多和老師同學溝通,理解到位,適當練習 “李佳樂2009年考入我校時,僅比我校錄取分數線高出兩分,在全校排500名左右。”郟縣一高副校長李少杰表示,幸運的是,李佳樂被分進該校為探索課改而開設的實驗班。“實驗班鼓勵師生互動探討式學習,有利于李佳樂的適應發(fā)展。” 李少杰告訴記者,在班級中,被同學們稱為“小不點”的李佳樂非常活躍。從高一到高三,她一直都是班里的學習委員,多次獨立組織開展班級學科交流、競賽活動。 “剛進高一時,我還是比較喜歡玩,另外性格比較活潑,能跟大我三四歲的同學鬧到一塊去。”李佳樂說,當時她自己也沒樹立學習目標,所以學習不怎么努力。“我當時不喜歡做政治、地理、歷史作業(yè),尤其是論述題,本來幾句話就能說清,標準答題卻是長篇大論”。 “經過協(xié)商,樂樂高一可以不上早自習。”秦春芳說,由于女兒該睡睡,該玩玩,學習效率較高,成績也在逐步提升。“原來樂樂在班中排名60多名,第一學期結束后,排名能擠進前三四十名”。 “高一下學期,我看同桌學習比較努力,成績也很好,就挺羨慕她,于是我就開始努力學習了。”李佳樂說,在高一結束時,她的成績已進入全校前10名。 “到高二下學期,樂樂基本已是全校毫無懸念的第一名,但樂樂并不是什么神童。”李佳樂的父親兼高三班主任李洪恩說,高三時,李佳樂往往是晚自習學生中走得最晚的一個。 “李佳樂特別喜歡問問題,她不管是否在考試大綱內,只要不懂,要么自己獨立翻閱資料,要么就問老師。”李佳樂的高三生物老師楊建輝說,“我教書十余年,但李佳樂問的大部分問題,我聞所未聞,經常得翻閱資料才能回答,教她這樣的學生,能夠實現(xiàn)教學相長”。 “李佳樂問問題時舉一反三,往往通過一個問題問透一類問題,任何問題都一定要找出規(guī)律來。”李佳樂的高三數學老師張利賓說,李佳樂問的問題都頗具挑戰(zhàn)性,也逼迫他從個性問題中找出共性規(guī)律。 “我特別享受從紛亂的現(xiàn)象中總結出規(guī)律,然后再用規(guī)律去看清和解決復雜多變的問題。”李佳樂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說,每一門學科都不能一味死記硬背,應多和老師、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,理解到位,適當練習。 “從自由學習環(huán)境成長出來的李佳樂為高考也作出了讓步,例如她原來寫的作文模式就不符合高考作文高分規(guī)范,后來就進行了扭轉。”李佳樂的高三語文老師徐林鳳感慨地說。 “樂樂能走到今天,是多種因素在特殊環(huán)境中的合力結果,不應一味簡單地模仿,因為在家上學也不一定都會產生好的結果,還是要利用好學校教育。”秦春芳建議說,在優(yōu)質教學資源依舊匱乏的現(xiàn)狀下,家長應該更主動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中。“現(xiàn)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,有精力了解熟悉孩子的習性,并為孩子量身打造健康快樂的成長之路,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,并著力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”。